雨花经开区 李逾之
(2015年8月)
非常感谢市组的重视和精心安排,非常享受重回课堂的时光,市园区发展与产业升级培训班在风土清嘉、人文荟萃的东方水城状元之乡苏州举行,46名学员在“洋苏州”之谓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,度过了九天充实而美丽的时光。现心得体会如下:
一、授课与学习
(一)精心组织,高配置安排。市组对本次办班极为重视,水泉部长提出了“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取回真经展示形象”的要求,建海处长打前站作考察和预安排,昌佳部长和海波同志全程带队并聆听,课程设置规范,聘请专家用心,后勤保障有力,三餐两点,一人一房,保证了学员不受鼾声影响,集中精力学习。
(二)师资雄厚,高水平授课。授课老师大部分是狮国教师或工业经济领域有独到研究的专家学者。陆德明先生游走在虚实之间,兼具学者理性和谋士经验;潘云官先生作为苏州工业园操盘者和建设者之一,娓娓道来苏园的开发和管理,极富长者智慧和借鉴价值;杨建伟先生运用远程教学,视野宏观而深刻;崔东红女士以敏锐视觉、优美语言和扎实的案例备课,备受学员欢迎;刘叔铭先生则更多的从管理实战操盘,分享体验狮国管理规划之胜和全民亲商氛围;此外,梁作民先生能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这么虚化的课题具象化,也算个高水平师傅。
(三)用心聆听,高素质参与。配备了高标准(区县副区长任各组组长)的班委会,在刘林平、刘志辉、李玮玮等班委带领下,提出了“八个不准”纪律要求,学员们用心聆听,守时守纪,相互学习,参观积极,互动热烈,出勤率100%,讨论发言率100%,活动参与率100%,充分展示了长沙工业园区干部素质和形象。
二、细节与经验
狮国作为蕞尔小国,成功的取得,来源于强烈的忧患意识,规划制度的坚决执行、全民亲商环境的营造,超前转型的魄力和对产学研的重视和投入。
(一)规划建设经验:1、细节故事:苏州工业园,其实是狮国裕廊工业镇在中国的复制模式,不止一位老师谈到了一个现象——苏州工业园在1994年中新签约时的规划建设图,20多年过去了,航拍对照,无大的改变。历任苏州工业园领导都非常遵守规划、敬畏规划。
2、规划经验。(1)“两先两后”模式。先规划,后建设;先地下,再地上。(2)依法从严规划管理。(3)专家依法治园规划管理机制。(4)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。
(二)招商亲商经验:1、细节故事一:招商是工业园区必修课,据测算和统计,招商人员每人跑2000家企业,能有200个企业有回应,约20家企业有意向和考察兴趣,2-4家企业来投产,便是非常不错成绩。项目吸引来了,想办法将其留住不走,靠什么?营商环境。如日本知名炼油企业壳牌,其董事长常言,十年来,都会有人质疑同一个问题:狮国一滴油都没有,将企业放在那干嘛?董事长回答:狮国除了没油,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第一,综合下来,成本比其他地方都低。这间接说明,营商环境是多么地重要。细节故事二:狮国两名招商经理要去和世界500强企业去谈判,即使是在飞机上,招商经理和专干各列出企业老总将要发问的问题列出20来个,在飞机上将要面对发问的问题,模拟对答演练,正是这种准备充分、细节服务和换位思考,最终招商成功,企业入驻。
2、招商经验:(1)站在投资上立场考虑问题。(2)一站式服务。(3)压缩审批程序,减少收费项目。(4)服务承诺公开。(5)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协会。(6)定期走访客户。
(三)营造软环境经验:软环境包括行政效率、法制环境、市场秩序、运行机制、经济水平、居民素质和诚信程度等。1、细节故事:日本尼康公司来考察,现场会经常问及不同地块情况,每问一处,园区人员便会现场调阅资料,几分钟后,此地块地上、地表、地下、周边所有信息数据均详细列出,精细程度让人赞叹,面对如此敬业而专业的招商团队,合作很快被敲定。 2、软环境营造经验:(1)政策固化。(2)法制完备。(3)阳光服务。(4)廉洁高效。(四)产业转型经验:1、细节故事:狮国通过研究发现,制药将成为最有前途企业,是普通制造业的5-6倍。便抓紧与世界三大制药巨头衔接,制药巨头反问,你们有什么经验?狮国说没有。但我们的基础设施好,拥有制药厂所需要的水供系统。狮国是亚洲国家除日本外可直接饮用水国家,包括洗手间的用水,这种高标准的水处理,很多国家无法做到。制药行业对水质的要求,非常高。于是,制药巨头来了,从零起步,现在生物制药已占到全国GDP的十分之一。2、产业转型经验:(1)准确找准产业发展定位。(2)优化政府管理与服务。(3)打造特色工业园区。(4)推进创新驱动战略。(五)产学研一体化经验。1、细节故事一:狮国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,将科技教育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,致力建设“纬壹科技城”。从研发角度,它是一个跨学科、跨领域、跨国界的研究平台;从商业角度,它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;从普及科教角度,它是一个科普平台。苏州工业园也仿照狮国模式,建设了独墅湖高教创新区,作为培养多学科、高层次、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基地,作为区域高端人才培养、产学研结合与科技创新新亮点。细节故事二:论技术,全球分三等,原创性技术在欧美,日韩是高端仿制,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是低端仿制,这是不争事实。这也是克强总理为什么要搞中国制造2025的原因。再如,三星电子为何能有今天的实绩?三星进军电视产业时,全球与电视有关的专利大约1.5万个,三星咬牙把80%专利全买到手,其他人都不能用,然后,自己沉下心来搞研究,搞提高,便成了。2、产学研一体化经验:(1)建立全新科技平台。(2)加大研发经费投入。(3)注重产学研一体化。
三、差距与建议
如从经济体角度衡量,长沙与新加坡、苏州相比,在规模体量、资源禀赋、环境容量等诸多方面,有诸多相似之处,但站在工业园区建设者角度,差距是显而易见的,甩开长沙几条大街不止。主要表现在:
(一)差距(因篇幅,不展开)
1、规划定位方面的差距。
2、招商亲商环境营造上的差距。
3、专业招商队伍的差距。
4、长沙制造还处在价值链中低端,核心关键零部件基础薄弱,产业发展滞后于互联网加。
5、产学研结合不紧密,研发投入不够,成果转化手段欠缺。
(二)建议
1、科学规划,高端定位,敬畏规划,遵守规划。长沙要力避“一任领导,一种规划;换了领导,重新规划”局面。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认为:针对单一城市,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、科学的规划方案,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,特别是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。比如巴黎,就是遵循规划大框架,根据时代变化,不断在细节上调整,持续上百年后,已经成为现代都市规划的典范。再比如新加坡,每10年修订一次规划,从总体的概念规划到每一个区块的功能、面积、发展用途,都有详细的规定,规划具有法律效力,所有开发商必须严格服从。
2、学习新加坡的整体性政府模式与“亲商”政策体系,形成长沙招商亲商模式。把已经形成的好作法、好经验内化、固化和均等化,简化审批流程,服务流程再造,真正实现高效、透明、公开、均等化的“一站式服务”。
3、立足中国制造2025,推动长沙制造2020。加快淘汰落后或相对落后产能,推动长沙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,围绕产业链短板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,确保2020年40%核心零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,2025年70%的核心零部件、关键基础零部件自主保障。
4、加大对长沙智造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重点扶持,比如对已经确定的机器人产业、集成电路、3D打印和互联网加等,要切实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,解决这些重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,如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31家已签约企业不能落地问题等。同时,要发挥引导和放大作用,选择关键性技术,加大对包括互联网、物联网的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制造、智能产品的重要元件和零部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,进行股权投资,支持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发展。
5、加快人才引进,提高成果转化率。切实加大高端人才、关键紧缺人才、优秀技术工人的引进、培养和使用力度,加速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,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,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,推动长沙产业由微笑曲线低端向两颊高端升级。
附:对本次办班建议:
1、建议安排一天的当地民俗文化参观时间。正所谓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姑苏作为东方水城、人间天堂,园林之城和文萃之邦,的确是个地灵水秀、人文荟萃之地。宋有两范,诗文传诵百世;明有四家,书画流韵至今。昆曲婉转,笛箫依依传送;吴侬软语,琵琶声声相闻。此次到了苏州,对姑苏厚重的文化内涵,向往已久。因学业缘故,一直呆在洋苏州,没时间参观虎丘、馆娃宫、沧浪亭等名胜,没机缘探寻俞樾、章太炎先生遗迹,没机缘欣赏昆曲、苏剧、评弹和吴门画派,倍加遗憾。正如崔东红老师所言:苏州名胜和姑苏文化,也是一个需学习了解的内容。故建议办班时应安排一天当地的民俗或文化参观。
2、上海浦东人才馆参观,对我们基层园区人员无任何含义,所谓的“千人计划”,如炼红书记、水泉部长等决策层领导去学习,安排去看,才有意义。故建议取消。